为了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号召,加强对新型作战概念和信息平台的探索和研发,提升应对能力。恒歌科技在多年态势仿真相关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积累形成了全新的仿真推演平台,聚焦海陆空天电网多维度、多兵种联合作战场景,结合可视化技术优势,能够集成多个平台算法模型,实现对战场的全面模拟仿真与推演,可以准确高效、简洁全面地传递信息,完成对战场仿真推演过程的规划、推演与复盘。
11月25-26日,第五届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来自国内航空航天、运载装备、智能制造、土木工程、能源化工以及工业软件等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500多位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参会。本次大会主题为“迎接数智化时代的仿真技术”,总体框架为“1+7+N”,即1个主论坛、7个专题分论坛、N项特色交流和产业合作活动。
2023年10月14日,由安徽省政府、中国仿真学会主办的第三十五届中国仿真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大会上,天洑软件前瞻技术院院长张儒先生作了题为《数智赋能,天洑“工业+AI”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全面介绍了作为工业高端制造之魂的CAE仿真、科学计算等工业软件,天洑软件作为中国智能工业软件研发领域的科技企业,正在深度参与这场“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
2022年1月7日,第三十四届中国仿真大会暨第二十一届亚洲仿真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北辰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发展仿真科学工程 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由中国仿真学会主办,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北京仿真中心、湖南省系统仿真学会承办,北京航天联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八部、北京世冠金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格瑞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共同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院士和曹建国院士担任大会总主席。
2022年12月24日-25日,第四届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成功举办。大会围绕仿真技术前沿动向交流,仿真技术优秀解决方案研讨,搭建仿真领域产学研用融合的高质量平台,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企业数字化进程。大会期间,安世亚太荣获“自主工业仿真软件开发奖”。会议期间,安世亚太工业软件业务发展总监俞瑞霞发表《通用仿真软件PERA SIM发展及其应用》主题演讲,聚焦国产自主工业仿真软件的研发和应用,解决高端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
2022年11月22-24日,第18届中国 CAE 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第 4届中国数字仿真论坛在福建·厦门盛大召开。期间,大会为2022年数字仿真科技奖获得者举办颁奖典礼,安世亚太仿真云平台PERA.SimCloud荣获自主软件创新奖。数字仿真科技奖旨在表彰在数字仿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充分调动该领域内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推动我国数字仿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8月17日,中国数字仿真年会在上海成功召开。会上,浪潮云联合安世亚太正式发布仿真云平台PERA.SimCloud新版本,以帮助制造企业获得简单、高效的仿真云应用,实现低门槛、高效率的设计与仿真分析,构建中国仿真云生态。
4月17日,数字孪生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泰瑞数创科技(以下简称“泰瑞数创”)建立数字孪生品牌“泰瑞SmartEarth”,当日,“泰瑞SmartEarth”宣布收购上海航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航遥”),上海航遥可以为泰瑞SmartEarth提供在航拍技术支撑,提升数据采集的质量和效率。据了解,数字孪生是一种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反映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华侨大学主持申报的“新能源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驱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名列其中。据悉,2018年度共有766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国家项目,经过大众网评、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评审环节,最终共有全国184所高校的296个项目入选,涉及23个学科领域。
2019年4月9日,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教育部及其他中央相关部门的领导、教指委专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校教务处处长及教师代表、国际知名慕课专家和多家课程平台负责人等600余人参加会议。
9日,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国基于“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上线数量已超过1000个,注册用户接近80万;我国发布了全球首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集中展示平台“实验空间”。“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成为现实,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近些年来,自动驾驶成为科技研发的热门项目,其中通过仿真测试来评估、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突破现有仿真技术障碍,研制了一种增强现实的自动驾驶仿真系统,可自动创建逼真的道路场景,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为可靠且廉价的实验室模拟方法,大规模用于训练和测试评估自动驾驶系统的路径规划和决策算法中。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其建设成效是衡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部计划在2020年前建设1000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此次共有来自全国186所高校的296个项目入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涉及23个学科领域。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名单(教高函[2019]6号),江南大学药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联合申报的《生物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剂生产线的虚拟仿真教学》成功入选,实现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突破。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安徽多所高校项目入选。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入选3项,安徽建筑大学入选2项,安徽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各入选1项。2018年度共计有766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国家项目,经过大众网评、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评审环节,最终全国186所高校共有296项目成功入选,共涉及23个学科领域。
今年是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评选的第二年,该项工作的开展旨在推动高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示范新体系,支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经综合评议和公示,教育部决定认定29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日前,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青岛科技大学两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数量居省属高校第一位。据了解,2018年度,“催化裂化吸收单元3D虚拟仿真综合实验”项目所在的化工与制药类共评选出18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海洋中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所在的化学类共评选出11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武汉工商学院申报的“污水处理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名列其中,与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同获殊荣。此次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申报历经半年时间,经过4轮评审。2018年9月至11月,武汉工商学院申报的项目经社会公测、网络评审、会议答辩评审,从全省近百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冲进前42名。
中美两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自动驾驶仿真系统,可自动创建逼真的道路场景,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为可靠且廉价的实验室模拟方法。业界通常认为,可靠、安全的自动驾驶系统必须能保证在苛刻的测试环境下行驶数亿公里。按照这一标准,若完全使用真实道路测试可能需要数十年。因此,使用仿真系统进行模拟,被认为是验证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的最可行方案之一。